全运观察(二):校园球队崭露头角,女篮未来扎根学校?
第十五届全运会女篮赛事落幕,一个现象引发关注:校园球队在U18和U22两个组别中实现“抢班夺权”,校园篮球正与传统青训展开正面竞争。
在U18女篮比赛中,12支参赛队中有5支以高中为班底组建,包括北京(清华附中)、重庆(南开中学)、河南(济源一中)、湖南(雅礼中学)和陕西(铁一中陆港中学)。其中,河南队挺进四强,湖南队同样跻身八强,展现出校园球队的竞争力。
U22组别中,校园力量同样不可忽视。四川、北京、重庆、山东四支以前大学生为主的球队,全部进入前六名。四川队更是一路击败江苏与浙江,最终夺冠,展现出校园培养体系的成熟。
近年来,除极个别顶尖球员外,越来越多的女篮人才选择校园发展路径。随着传统青训体系影响力减弱,以及比赛资源相对缩减,校园篮球在U系列赛事中已能与青训平分秋色。
过去,高中球员大多选择读完五年大学再进入职业联赛。但由于大学赛事竞争强度有限,与WCBA相比存在差距。随着高校招生政策改革,越来越多顶尖球员在高中毕业后直接流向WCBA,形成“回流”趋势。
回顾十年之前,校园篮球难以想象能达到今日规模。这一变化,既有青训体系萎缩的因素,也是体育教育融合的必然趋势。校园与青训将形成怎样的新格局,仍需时间观察。但可以肯定的是,校园正在成为中国女篮发展的重要土壤。
